|
微生物检验整个流程中每个环节环环相扣:标本留取——运送——接种、培养、标本直接涂片——平板生长情况观察、感染原因菌确定——鉴定——体外药物敏感试验——报告,每个环节均相当重要,这其中有几点是目前临床微生物学的短板,即便超大型医院也存在:
1、标本留取、运送环节:检验科无法实际控制标本质量,所能做的仅是教育、宣传而已;
2、标本直接涂片是WHO大力提倡的微生物检验方式,目前也是临床微生物检验领域的热门话题,因为直接涂片可快速给予临床准确、客观的病原学诊断,为临床及时提供抗菌药物应用的大方向,但由于感性认识的积累不能一触而就,万事开头难,绝大多数实验室想开展也有心无力;
3、感染原因菌的确定,一直以来均是微生物检验发展的瓶颈。随着诊疗技术的日益发展,感染性疾病在变化,但我们微生物检验的发展却相对滞后。目前来说流行的判断方式不外乎两种:优势菌或纯生长、反复多次培养生长同一种菌,这两种方式在逻辑上均是站不住脚的(因为必须有个前提就是标本留取、运送、接种培养均合格)。
4、药物敏感试验,MIC法还好点,自动化仪器检测,对于不合理的药敏结果或特殊耐药表型都会给予提示,但可惜得很许多同行们不愿意多花费丁点心思多想想就报出去,LZ的例子恐怕就是如此。至于纸片法那问题就多了,不同细菌、不同感染部位纸片的选择,特殊耐药表型的检测,培养基的选择、孵育时间的选择,判断标准(CLSI)的理解等等。
总而言之,微生物检验是所有感染性疾病相关领域发展的瓶颈,国家想要真正做好抗菌药物滥用的整治,除了流通领域外,当务之急就是微生物检验!个人观点,不对拍砖! |
评分
-
查看全部评分
|